【Yahoo 新聞報道】天文台在今日(2 日)上午 11 時半發布的「九天天氣預報」表示,現時位於呂宋鄰近海域的低壓區正為該區帶來不穩定天氣,並有可能會在今明兩日逐漸發展為熱帶氣旋,但其隨後的移動路徑存在變數。
到底係咪會打風?天文台在昨日(1 日)的「天氣隨筆」已經表示,有部份電腦預報模式預料低壓區發展成熱帶氣旋後會向偏北方向移動,靠近台灣以東海域;不過亦有部分人工智能電腦模式預測,該潛在熱帶氣旋會進入南海並移向廣東沿岸至海南島,換言之傳統模式和 AI 模式目前又有分歧,到底哪個模式「跑出」就要繼續留意之後的天氣。
翻查天文台的「地球天氣」網頁,列出了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傳統模式,以及 4 種 AI 模式,即 ECMWF 的「AIFS」模式,「風烏」、「伏羲」和「盤古」對潛在熱帶氣旋的預測。以周六(7 月 5 日)早上 8 時為界,歐中傳統模式指潛在熱帶氣旋會靠近台灣以東海域;AI 模式 AIFS、伏羲和盤古指潛在熱帶氣旋會靠近南海北部;至於 AI 模式風烏就指潛在熱帶氣旋會相當接近廣東西部沿岸,對本港的威脅較其他模式的預測為高。
天文台表示,會繼續留意低壓區的發展,市民要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氣預測,及「我的天文台」應用程式的最新天氣消息。